Shutterstock
面對自閉症的孩子,父母往往不知所措,除了要應付孩子的情緒及學習問題,更擔心未來生活的適應;諮商師莫茲婷想告訴爸媽,其實別擔憂,學習換個角度看自閉症,或許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另一個世界。
小光不像一般的孩子,能不費吹灰之力和別人溝通。兒童時期的他不愛說話、即便開口,也表達不清。他更怕陌生人,一見到就躲起來。當聽到雷聲、鞭炮聲、劇烈的聲響,會驚慌失措,兩手摀著耳朵久久不放……。這些總總,使他在進入學校或任何群體時,總是要費盡一番心力,才得以安穩下來。
「他在三歲時,我們帶他去看醫生,醫生說他是自閉症。所以,無論他入學或去到任何一個群體,我都會跟老師說:小光有自閉症,請大家多幫助他。」同樣的,我第一次和他們母子倆見面時,媽媽也這樣告訴我。
第一次見到小光那一年是他小學四年級。當他看到我這位陌生人時,像隻受驚嚇的小貓躲在媽媽的身後。
媽媽用很溫柔的聲音對他說:「小光,不要怕,莫老師是來幫助你的。」
儘管媽媽不斷的說服他我是一個「安全」的人,小光依舊小聲喃喃自語地說:「不要──不要──!」
我和小光第一次見面的印象,依然深印在我腦海裡;如今小光已經十八歲,在高中畢業之際。回想過去那一段日子,是非常艱辛的……。
求學過程,小光的老師們給予小光許多的愛心與包容,為小光周遭安排了小天使協助他。當小光感到安全與信任,又或者當他感到開心時,他的臉上總是露出單純、赤子之心般的微笑。在天冷冬天看到這笑容,有如一股暖流般的窩心;若在酷熱的夏天看到,則像是一股清風般的柔和清爽。因此,小光雖有恐懼發作的時候,但除此之外,他的溫和與笑容,總是吸引大大小小的大人、小孩,來靠近他。
小光的媽媽更是了不起的媽媽,生下小光後遭到婆家的排擠,最後是和先生離婚作收場,自己獨自撫養小光。小光的發展從語言、動作、人際互動、情緒等等,都需要協助,媽媽費盡苦心的去張羅這些事。
當然,過程中媽媽也曾經崩潰過,為了小光的學習成果不理想、小光固執抗拒的情緒。媽媽在情緒低落中,質疑自己對待小光的教養方式:「我是否太溺愛他了?我是否對他的要求太少了?他為什麼進步這麼少?長大之後,他能做什麼?」
面對媽媽這樣的挫敗和情緒低落,我給予的是鼓勵與支持:「小光媽媽,你過去為孩子所做的一切,沒有人有資格批評你。很久之前,小光連一個字都不會說,連數學一加一都搞不懂時,唯有你陪在他旁邊,對他不離不棄。」